高教分会成功举办第八届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国际学术会议
来源: | 作者:pmo1f0747 | 发布时间: 2018-08-04 | 793 次浏览 | 分享到:
《高教分会成功举办第八届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国际学术会议》
    
      
2018年6月23日-24日, 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社、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八届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堪萨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大连商品交易所等30余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及东北财经大学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包括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全部3名数量经济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维国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给予东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和经济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对参会师生、会议组织者和志愿者等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美国堪萨斯大学经济系和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千人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蔡宗武教授,北京物资学院校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王文举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晓光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致辞。会议开幕式由经济学院院长齐鹰飞教授主持。

在会议第一天的大会特邀报告中,共有18位专家分别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王潼研究员运用区间管理概念分析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数量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研究员从经典经济学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诠释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美国堪萨斯大学经济系蔡宗武教授和华盛顿大学经济系范延琴教授分别报告了资产收益预测模型的统计推断方法和区间数据建模的基本框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商学院刘金全教授报告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周期更迭和动力机制转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周亚虹教授利用动态面板差分方法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对当地GDP的影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方颖教授分析了我国环境信息披露政策的有效性;北京物资学院的王文举教授报告了中国省级区域碳减排责任核定与初始碳配额分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的王少平教授介绍了时间序列爆发过程的中度偏离检验方法和对金融危机的再思考;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朱平芳教授报告了最大用电负荷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测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赵国庆教授报告了非线性GARCH族的模型平均估计方法;华侨大学统计学院的赵昕东教授分析了流动人口女性个体的生育间隔影响因素;吉林大学商学院的张世伟教授研究了政府培训与农民工正规就业和收入的关系;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系的白仲林教授研究了各地房地产限购政策是否从总体上有效抑制金融体系的“脱实向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理与金融统计学系的李占风教授分析了制度环境和规制压力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的杨继生教授报告了消费不平等、部分保险及福利效应的城乡差异;南开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王群勇教授报告了丈夫的党员身份对妻子幸福程度的影响;最后,中山大学的王霞副教授报告了基于碎尾数据的中国季度GDP增速的实时预测方法。

在会议第二天的分组学术报告中,来自各单位的33位老师和博士研究生就宏观经济与政策、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计量与金融风险、经济计量与预测方法、环境与发展等主题分别报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第八届“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入探讨了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领域的最新进展,而且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组建了会议学术委员会评审推荐优秀论文直接进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的外审环节,为国内数量经济学相关领域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合作,将对我校数量经济学和经济学科学术影响和发展水平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